2023-03-17 发布人:
主要研究方向:
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历史及理论
艺术简历:
孙发成,山东安丘人,博士,教授,硕、博士生导师,77779193永利官网副院长。本科毕业于齐鲁工业大学(原山东轻工业学院)艺术77779193永利官网工业设计专业,硕、博研究生毕业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专业。兼任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浙江省非遗专家库入库专家,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生态设计领域)浙师大分院副院长。
主要科研
主持纵向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手艺人主体视角下的传统工艺活态传承研究》(19Bh246,主持)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中的“隐性知识”研究》(14YJC760052,主持)
浙江省规划一般项目《手艺人主体视角下的传统工艺活态传承研究》(20NDJC068YB,主持)
发表论文及作品:
《开普敦鸵鸟》(作品),《文艺研究》,2023年1期,CSSCI
《活态保护视阈下传统手工艺人的知识体系及其传承》,《民族艺术》2022年1期,CSSCI,《新华文摘》2022(15)论点摘编
《非遗“活态保护”理念的产生与发展》,《文化遗产》2020年3期,CSSCI
《人工智能介入非遗保护的路径与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12-04
《传统工艺活态保护中的“身体”价值与“活态”空间》,《民族艺术》,2020年4期,CSSCI
《武义大漆髹饰技艺中的“工匠精神”传承及实践》,《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3期
《现代设计对传统工艺的介入及影响》,《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9-10
《传统工艺传承中的“技艺黑箱”》,《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6-26
《“非遗”传承人群的“再教育”问题反思——以文化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为例》(原载《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7年第12期全文转载
《武义大漆髹饰技艺的当代传承与发展》,《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4期
《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中的“隐性知识”及其当代转化》,《民族艺术》,2017年5期,CSSCI
《海报设计作品》,《艺术百家》,2016年1期,CSSCI
《“守旧”与“纳新”——非遗保护中传统手工艺人知识体系的重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6-16
《当代语境下民间手工艺人的身份转向与群体特征》,《民族艺术》,2015年2期,CSSCI
《宋代的“磨喝乐”信仰及其形象——兼论宋孩儿枕与“磨喝乐”的渊源》,《民俗研究》,2014年1期,CSSCI
《汉画像石墓门扉装饰的图像构成及其文化意蕴》(原载《阅江学刊》2013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14年1期全文转载
《跨学科视角下的民俗艺术传播》,《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CSSCI
主持横向课题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第三方评估工作》(2022,主持)
《嘉善县(传统纽扣制作技艺)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合作项目》(2022,主持)
《2021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第三方评估》(2021,主持)
《浙江省非遗代表作丛书《腊八节习俗》编纂》(2021,主持)
《三门祭冬保护规划编制》(2018,主持)
《磐安县非遗项目《迎大旗》《祭马会》申报文本制作》(2018,主持)
《<海盐钱氏传说>国家级非遗申报文本制作》(2018,主持)
《海盐县《塘工号子》国家级非遗申报文本制作》(2018,主持)
《云和县《梅源梯田开犁节》国家级非遗申报文本制作》(2018,主持)
《砚山县国际级非遗申报书(棒棒糖、彝族弦子舞)编篆》(2018,主持)
《灵隐腊八节习俗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文本、申报片制作》(2017,主持)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义乌剪纸》申报书制作》(2015,主持)
出版著作
《宋代瓷枕》,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
《诸葛村古村落营造技艺》,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年
《常州梳篦》,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指导学生课题研究及参赛
指导学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获得省级金奖、银奖多项
指导学生获得2020年国创项目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