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7 发布人:
主要研究方向:
环境设计、景观建筑设计
艺术简历:
罗青石,男, 湖南隆回县人。曾担任浙江师范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主任14年,现为环境专业教师、浙江师范大学乡村景观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本、硕分别于2002年7月和2007年7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浙江师范大学骨干教师首批公派美国堪萨斯大学访问学者。
科研情况:
近几年来主持和参与了乡村振兴建设、城市街道景观文化营造、城市公园景观文化营造等方面的横向课题80余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4项、厅级科研项目5项、校级课题8项,获国家专利20余项。
1.主持参与纵向课题
2012年,《诗性:当代江南乡村景观设计与文化理路》专著“当代江南新农村景观设计研究——以浙江为中心”(2/5)。
2012年,《磐安新城区大麦坞区块概念规划与景观设计》参赛2014年度浙江省优秀城乡规划项目获得二等奖,浙江省城乡规划协会主办。
2014年,《环境设计专业项目设计C课程教学探讨》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度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QN2013022。
2017年,乡村“诗性景观”全域化设计研究——以浙江省中西部地区为例,浙江省教育厅课题。
2019年,“浙江‘诗路文化带’乡村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4/9)。
2022年,主持《环境工程项目实践》课程申报成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2.发表论文及作品
2010年12月,论文《乡村景观色彩营造的置换路径》获中国美协主办的为中国而设计优秀论文奖(2/3);
2016年,“金华市蒲塘村艺圃听莺文化园入口景观设计”发表在《文艺争鸣》。
2016年,《金华市秋滨小学“活力非洲园”设计与建设》论文发表在《非洲艺术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8年,“在地性守护——金华市婺城区箬阳乡琴坛村环境提升设计”入选“为中国而设计”第八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8年,《基于园林式“山水人文”共生乡村规划与设计——以金华市鹿田村改造为例》论文入选“为中国而设计”第八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
2018年,基于“名人”为主题的校园景观文化建设设计 ——以浙江省金华市宾虹小学为例,发表在《美术设计与教育》;
2019年,基于“园林式”山水营造理念的山地乡村规划与设计 ——以金华市鹿田村改造为例,发表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TOD社区居民出行环境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以杭州景芳社区为例,发表在《荆楚学术》;
2020年,江南“ 诗境乡建” 理念的实践性探索——以兰溪常满塘村为例,发表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村口秋意,发表在《文艺研究》;
2021年,葱岭,发表在《文艺研究》;
2022年10月,《知其白,守其黑—金华山九龙石灰岩矿坑公园》入选由中国美协举办的“为中国而设计”第十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
3.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2012年至今,获得 “一种道路景观文化牌,专利号ZL 2014 2 0042581.0”、“双体橱窗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14 2 0042537.X”等18项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
4.主持及参与横向课题
2014年,《金华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景观文化设计项目》横向课题SKH2015016,课题经费20万。
2014年,《兰溪市灵洞乡洞源村乡村旅游规划与文化景观设计》,横向课题经费12万。
2016年,03省道赤松段(康济北街——二环北路)沿线建筑立面整治工程,SKH2017107,横向课题经费88.7万。
2016年,《金华山罗电线景区沿线建筑立面整治与文化景观设计》、《金华山黄大仙文化园概念性规划与文化景观设计》横向课题经费98万。
2017年,最美罗电线(智者寺——洞前段)提升改造工程——金华山景中村(洞前村)横向课题SKH2018004,,课题经费77.05万。
2018年,金华市赤松镇西余村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项目,SKH2018049,横向课题经费12万。
2018年,金华市旅游局A级景区村庄样板村提升服务项目采购,SKH2018108,课题经费15万。
2019年,赤松山景区大仙湖大坝至赤松官停车场道路沿线景观提升工程,横向合同经费48.81万。
2019年,施光南故居景观文化规划与设计,横向合同经费78万。
2022年,九龙矿坑公园——金华山小冰岛旅游规划设计、衢州区孟姜未来乡村连片发展实验区创建总体规划设计等规划类项目。
指导学生获奖:
2012年至今,指导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10余件,其中金奖2件、银奖1件。
代表性设计作品:
诗境的再生——兰溪第一塘 常满塘村景观文化规划与设计
在地性守护·华东客家第一村——金华市箬阳乡琴坛村环境提升设计
道养鹿田 驻而乐道 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鹿田村生态景观营造